查看原文
其他

WeChat ID mama_cn Intro 为中国父母打造的“教育口袋书”式公众号。每天5分钟,育儿好轻松,靠谱接地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不鸡汤不毒舌不刻板,只做爸妈们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!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,你会教孩子打回去吗? 前天一杭州男童被欺负的新闻上了热搜,据市民姚先生反映,3岁儿子被同学的妈妈欺负了,这位妈妈拉着她儿子的手向孩子头上、脸上打,喊着“要打回去”,三天了姚先生一直等不到对方的道歉。 姚先生表示,孩子间打闹很正常,为什么要当众去打一个3岁的小孩?对此,培训班老师说,这位妈妈会突然爆发,可能是因为看到孩子的头被姚先生的儿子踢了两脚,而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打闹,此前这个妈妈就多次提到,希望班上其他小朋友乖一点。 小投票 看到这一新闻,优妈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,这四类孩子,被打了也别教他“打回去”。 1 没能“打回去”的女孩 前天群里有妈妈咨询,说女儿很善良,被同龄孩子打了不会还手,只知道哭。 上次被一个小姑娘用木棍把眼睛划伤了,去医院打了两天消炎针才好。女儿性格“敦厚”,很快就原谅这个小姑娘了,还特别喜欢跟她玩,怎么劝也不听。  这个妈妈教育孩子,对方做错了事情,只要道歉了就还是好朋友;可奶奶却告诉孩子“人家打你,你要马上打回去”。她说女儿性格并不强势,从来也没能“打回去”。  她觉得困惑,所以来群里咨询。 孩子被打了,到底要不要打回去?这个问题最能引起热议,因此,妈妈们“群策群力”,出了各种主意,并有几个热心妈妈全网搜相关文章来分享。 我也得以拜读了几篇“大作”,有的文章文笔很好观点中肯,有的则言词激烈,观点较偏激。 2 遭遇“熊孩子” 恰巧公号后台也有个妈妈给我留言,说周末带三岁的女儿在游乐场玩,孩子喜欢搭积木,每次必玩这个项目。却总有熊孩子冲过来把女儿搭高的积木瞬间推倒,然后大笑着迅速跑开。 女儿每次都嚎啕大哭,哭完继续搭积木,可只要搭得高一点,熊孩子就会再次冲过来推倒。 这个妈妈也曾试图拉住熊孩子的手,跟他说不可以推倒积木,如果有兴趣,可以和小妹妹一起搭,熊孩子却不领情,继续等候着搞破坏。 而熊孩子的家长淹没在场外看手机的人群中,也有的父母轻描淡写地说一句“不要捣乱啊”,就不管了。  这个妈妈面对这种情况非常生气,她说对熊孩子家长的不作为“恨之入骨”,并问我面对这种情况要怎么办。 我给了她几点建议: 1、熊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,我们没有权利,更没有义务去教育他(教了也没用)。  2、自己坚决不生气,别人家的孩子不懂事,做错了事情,我气着了不划算。 3、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个教育自己女儿的契机。可以这么告诉孩子: 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,有遵守规则的人,也有不遵守规则的人(比如说总有人闯红灯),有做事情让大家都高兴喜欢的人,也有行为让人讨厌的人。  刚才这个哥哥,他不懂规则、不懂礼貌、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,这样的行为让人讨厌。也许是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教育过他不可以这样做,但我们不是他的家人,没法去教育他,等有一天他明白这个道理了,就不会这样做了... ... 你伤心了可以哭一会儿,但不必太生气,因为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。 等一会儿你搭好积木,如果他再来捣乱,你就大声告诉他:“不许破坏我的积木!” 3 孩子自有主张 孩子被欺负了,到底要不要欺负回去? 之前看过的那篇阅读量极高的文章,推崇第一时间打回去,为此传授孩子技巧一二三,并在家进行相应训练。 这一点我深深地不赞同! 什么“文明古国”、“礼仪之邦”这些大道理我讲不来,也没必要讲。 我只想说,人类社会的发展,大的趋势总是朝着“更文明”这个方向的。 在许多体力劳动都已经被脑力劳动取代的今天,我们就没有比“打回去”更好的办法了吗? 所谓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,我曾告诉大女儿小曦,只有嘴巴讲不出道理的人,才会用拳头解决问题(当然对敌人那是另外一种情况)。也就是所谓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”,拳头比脑袋转得快!  孩子被欺负了,他自己会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判断,然后选择自己的反应,我们不必刻意教他“打回去”或者“不能打回去”。  孩子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:我有多痛(受伤害的程度),我有多生气(对方是否故意),我是否愿意原谅(对方和我的友谊深浅),我打不打得过(对方的强壮度)...... 孩子可能做出的反应包括:原谅,生气(不原谅也不还击),还击...... 孩子被欺负了,我们不应教育孩子“打回去”,但如果孩子综合下来自己选择“打回去”,我们也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。 不过“打回去”必须有底线:不使用工具,不用指甲挠,不用牙齿咬,一定要避开眼睛! 4 这四类孩子,千万别教他 “打回去” 1 内向胆小的小孩 有的孩子天生内向胆小,这种孩子你要求他“打回去”,不觉得太为难孩子了吗?  孩子为了执行你“打回去”的命令,要强迫自己克服内心的恐惧,违反自己善良宽厚的本性,去伤害另一个孩子。 这样做本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,也许比单纯“被欺负”还要大。  那个欺负他的孩子,如果比他强壮,这种恐惧简直会让内向胆小的孩子做噩梦;如果比他弱小,这怎么下得了手? 2 年幼力弱的孩子 孩子被欺负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幼儿园阶段,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比较弱,语言发展不是很好,正是“拳头比口头来得快”,所以才会发生抢玩具、推搡小朋友、拍打同学等情况。  幼儿园的一个班级里,最大年龄差接近一周岁,在幼儿阶段,这是很大的差距了。如果你的孩子在班级里年幼力弱,或者是女孩,最好不要教育孩子打回去。 孩子的思维和我们不同,我们不能保证孩子打回去后,对方不会打回来。如果打来又打去,年幼力弱的孩子肯定吃亏! 3 身强力壮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月龄比较大,或者身强力壮,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把对方打伤,导致“防卫过当”呢? 孩子遵照着你的“打回去”的指导,用力过猛怎么办?有时可能带来超出我们承受范围的后果。 4 本来就爱动手的孩子 对于本来就爱动手打人的孩子,我们应该教育他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,管住自己的拳头,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和解决问题。 如果偶尔被欺负了还秉承着“打回去”的原则,那简直要一发而不可收拾了。 5 不打回去,那要怎么办? 1 大声抗议 小曦是7月的生日,在班上属于年幼的孩子,上幼儿园之前我曾训练她,大声吼出“不许打我”这句话,收效甚佳!有孩子偶尔欺负她,都被她的气势和音量吓到,再也不敢了。 2 大声哭泣或呼救 任何时候被打被欺负了,都鼓励大声哭泣呼救。 哭泣可以宣泄情绪,阻止对方,呼救更是大人和孩子都必备的技能。 3 躲避危险 除了偶尔的突发情况,一般来说,班级里爱动手打人的孩子,都是相对固定的那几个,教育自家孩子尽量远离他们。 4 用其他方法“惩罚” 我跟孩子说,如果有人打了你并道歉了,第一次可以“原谅”他,还是好朋友;第二次就要“疏远”他,就不是那么好的朋友了,少和他玩;如果还有第三次,就该“绝交”,屡教不改,再也不要和他玩了。 简称:一“原谅”,二“疏远”,三 “绝交”!  如果大家都不和熊孩子玩,熊孩子自然会因失去友谊而收敛自己的行为。 别人打了你,要不要打回去?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 教孩子“打回去”或“不能打回去”,都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,简直太偷懒了!世界上哪有什么准则是所有孩子、所有情况都适用的呢?  也许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打回去,打得刚刚好又不能过了,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又不会显得没有教养。 但是怎样才算刚刚好呢?大人的过多干预,反倒让孩子更难以把握分寸。 孩子自己的判断和选择,也许对他来说才是最合适的。 - 话题互动 - 看完了此文 你的想法是什么? 你家的孩子也遇上相似的情况吗? 你是怎么处理的? 大家一起来探讨互动吧! *来源:诺曦妈妈(ID:nuoxi-mama),华东师大教育学硕士,两个女儿的全职妈妈;幼儿的吃喝拉撒、智力和性格培养,青春叛逆期孩子的陪伴,二胎之间的忙乱和欢乐,生活中的鸡毛蒜皮,这里都能看到!本文经授权发布。 猜你喜欢 ☞欢乐颂把中国式母亲分成3层,你是哪一层? ☞《欢乐颂》邱莹莹和曲筱绡的最大差别:世面见得越少,越穷 ☞生完孩子就解脱了?结果幻想败给了现实,说多了都是泪!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